近日,景东县林业和草原局对景东县2017年度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工程建设规模25000亩,总投资27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500万元(每亩补助1000元,工程实施第一年兑现第一批补助资金600元/亩,第三年兑现第二批补助资金400元/亩),农户投工投劳折资250万元(100元/亩)。工程实施为2017年—2019年,2017年落实地块,编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签订合同等,2018年完成种草。
工程涉及12个乡(镇),其中曼等乡6267亩、文龙镇2560.9亩、林街乡3302.1亩、大朝山镇3232.2亩、文井镇2239.1亩、景福镇1579.3亩、安定镇1625.9亩、漫湾镇1344.7亩、龙街乡1167.8亩、大街镇847.6亩、太忠镇549.9亩、锦屏镇274.5亩。
退耕还草工程是选择遵循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土壤、生物、水土保持状态等有利条件,能改善当地土壤植被,产量高、适口性好、适应性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多年生牧草草种,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精准扶贫,兼顾建档立卡户,以乡(镇)为单位选择25度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坡耕地作为退耕还草用地。工程建设对保持水土流失、缓解岩溶地区石漠化,净化空气、增强生态修复功能,增加草地蓄水能力和自然调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县主要以种植王草(皇竹草)、臂形草、狼尾草、狗尾草、宽叶雀稗、红白三叶6个品种为主,尊重退耕农户意愿,谁种谁管谁受益,积极引导,坚持与畜牧业产业规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实施人工种草2.5万亩,增加饲草饲料,缓解天然草场的载畜压力,使工程区天然草场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发挥退耕还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可产鲜草7.5万吨以上,新增发展肉牛养殖7000头以上,促进全县肉牛产业发展。
过退耕还草工程的建设,工程区草地植被将得到较好的恢复,草地生态环境将明显的得到改善,人工草地植被覆盖率将明显地得到提高,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的力度,有效改善工程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向二、三产业领域延伸,有利于草畜产品的市场供给和经济的全面振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屏障的建设,大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刘昌进 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