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彝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级情况报告
2024-12-04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公开目录  耕地质量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12-04
 名称  景东彝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级情况报告
 文  号   主 题 词 
 文  号   主题分类   失效日期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公开范围   主 题 词 
 著录日期   生效日期 
景东彝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级情况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启动耕地质量等级区域评价工作。云南省涉及西南区(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华南区(滇南农林区)、青藏区(川藏林农牧区)三个评价区域,普洱市的景东县属西南区(川滇高原山地林农牧区);普洱市的江城县、景谷县、澜沧县、孟连县、墨江县、宁洱县、思茅区、西盟县和镇沅县属华南区(滇南农林区)。按照每1万亩耕地不少于1个样点的密度,2023年景东彝族自治县开展调查釆样与检测工作,共布设调查样点115个。并以2023年采样调查点位为基础,建立了景东彝族自治县标准化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按照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模型及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划分了景东彝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东与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接壤,南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相依,西同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和南涧彝族自治县、弥渡县相连,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73公里,幅员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县城所在地锦屏镇公路里程距省会昆明市477公里,距普洱市驻地279公里。

1-1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表

乡(镇)名称村委会(社区)
锦屏镇御笔社区、龙泉社区、玉屏社区、大草地社区、景川路村委会、菜户河村委会、山冲村委会、北屯村委会、磨腊村委会、龙树村委会、利月村委会、前所村委会、斗阁村委会、董报村委会、新民村委会、景范村委会、黄草岭村委会、灰窑村委会、温卜村委会
文井镇文井村委会、清凉村委会、山心村委会、丙必村委会、开南村委会、竹蓬村委会、大营村委会、者吉村委会、都拉村委会、文华村委会、文窝村委会、老练村委会、文光村委会、者孟村委会、中所村委会、者后村委会、双水井村委会、文会村委会、新会村委会、挖萨村委会、速南村委会、文新村委会、路东村委会、挖固村委会、新龙村委会
漫湾镇安乐村委会、安召村委会、温竹村委会、五里村委会、漫湾村委会、保甸村委会、文冒村委会、昔掌村委会
大朝山东镇大驮村委会、曼状村委会、长发村委会、芹菜塘村委会、别落村委会、榨房村委会、文玉村委会、大村村委会、彭家村委会、黑蛇村委会、新村村委会、菖蒲地村委会、苍文村委会、困嘎村委会、曼崩村委会
花山镇文俄村委会、营盘村委会、文召村委会、坡头村委会、文岔村委会、芦山村委会、淇海村委会、撇罗村委会、文明村委会、卜勺村委会、文岗村委会、秀龙村委会
大街镇大街村委会、文山村委会、塘坊村委会、勺么村委会、气力村委会、昆岗村委会、平地村委会、三营村委会
太忠镇大水井村委会、叶家坡村委会、嘎仰村委会、岔箐村委会、大松树村委会、平掌村委会、三合村委会、花石村委会、沾牛村委会、麦地村委会、大柏村委会、王家村村委会、方家箐村委会、大起育村委会
文龙镇龙街村委会、文录村委会、三岔河村委会、帮崴村委会、帮迈村委会、勐涝村委会、义昌村委会、青龙村委会、下瓦伟村委会、瓦伟村委会、中山村委会、会良河村委会
安定镇鼠街村委会、民福村委会、河底村委会、迤仓村委会、中仓村委会、外仓村委会、古德村委会、青胜村委会、青联村委会、青云村委会、兴旺村委会、望福村委会、菠萝村委会、旧村村委会、芹河村委会、沙拉村委会
景福镇古里村委会、棠梨箐村委会、公平村委会、竹箐村委会、金鸡林村委会、赵其山村委会、鲁家村委会、龙山村委会、回寺村委会、勐片村委会、岔河村委会、勐令村委会、虎山村委会
曼等乡菜户村委会、花地村委会、后河村委会、胜岩村委会、瓦窑村委会、曼等村委会、仓房村委会、排沙村委会、扎结村委会
龙街乡小龙街村委会、和哨村委会、东山村委会、南岸村委会、竹者村委会、新平村委会、邦庆村委会、多依树村委会、戈瓦村委会、小村村委会、垭口村委会、扎果村委会
林街乡林街村委会、清河村委会、岩头村委会、丁帕村委会、龙洞村委会、箐头村委会、万龙村委会

(二)地形地貌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横断山脉南端,主要山脉属云岭南北走向的无量山系和哀牢山系,海拔20003000米的山峰数以百计,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境内最高海拔(猫头山)3371米,最低海拔(文笑河口)795米。地形呈现三水夹两山之势,无量山和哀牢山在县境内面积分别为2581平方公里和1740平方公里。在漫长的地质大循环中,景东彝族自治县由于地质断裂、抬升、侵腐,剥蚀、沉积等作用,高原面早被破坏,形成了山地、河谷相间的山原地貌,境内无量山和哀牢山与其澜沧江峡谷、红河水系的川河宽谷、者干河丘陵河谷的形成,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等,便是典型的山原地貌。

(三)主要耕地土壤类型

景东彝族自治县耕地土壤类型共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25个土属,29个土种。主要含盖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冲积土、水稻土等。

1.赤红壤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峡谷、把边江宽谷及者干河丘陵河谷地区,海拔795-1500米之间的山麓、丘岗、中低山地貌类型上。在澜沧江流域由于受河谷风的影响,产生逆温层,致使这一地区的赤红壤分布上限升到海拔l600米。这一地带年雨量为1000-1300毫米,平均气温l7.2-20.0℃≥10℃的年积温5800-7000℃,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五熟。系本县稻、蔗主产区。成土母质为基性结晶岩类、泥质岩类、普通石英质岩类和紫色岩类等风化物。下分红色赤红壤、黄色赤红壤2个亚类,5个土属,6个土种。

2.红壤

全县各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分布在海拔l500-2000米之间的中山地带,无量山西侧分布上限可达2100米。年平均温度为l5.8-16.4℃≥l0℃的积温为4900-5600℃。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系本县以旱作为主的农、林、牧区。成土母质有基性结晶岩类、泥质岩类、普通石英质岩类和紫红色砂页岩类等风化的残、坡积物发育而成。下分黄红壤和山地红壤2个亚类,5个土属,7个土种。

3.黄棕壤

是境内高寒山区的土壤,群众统称灰泡土。主要分布在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两侧的中上部位,海拔20002500米之间的深切割中山地带。无量山西侧的景福地区,黄棕壤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上。母质为泥质岩、普通石英质岩和紫红色砂页岩风化的残积或坡积物。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为l5.8-16.4℃≥l0℃的积温4900-5600℃,年降雨量为ll00-1500毫米。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蚕豆、豌豆、荞子、洋芋、青棵等。下分山地黄棕壤1个亚类,泥质岩上发育的山地黄棕壤、紫色岩上发育的山地黄棕壤2个土属,黄泡土、紫黄泡土2个土种。

4.紫色土

在紫色岩分布区的植被受到破坏,垦殖不当,或部分采伐迹地,在失去植被保护的条件下,常发生水土流失。母岩质软,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物理风化强,因此土壤中半风化母质较多,土层浅薄,成土时间晚,常处于幼年发育阶段,通体颜色与母质相同,层次不明显,半风化母质夹杂多。下分酸性紫色土1个亚类,紫色岩上发育的酸性紫色土1个土属,紫红羊肝土1个土种。

5.石灰(岩)土

主要分布在花山、大街、太忠、龙街、文龙、安定和锦屏等地。石灰岩隆起裸露,坡度较陡,四周土地较平缓。由于石灰岩成岛状出露,地势较低,往往被其母岩风化的坡积物所掩没,因此,在较多石灰岩出露的周围,也很难找到具有石灰岩土性质的土壤。在石灰岩土地区的植被大多是思茅松、灌木及禾本科杂草,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以化学风化为主,由于石灰岩质坚,风化十分缓慢,质地粘重紧密,宜耕性稍差,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磷、钾含量低,氮、磷、钾比例失调,除茶叶外其他作物均宜种植,一年两熟。下分黄色石灰土1个亚类,碳酸盐岩上发育的黄色石灰土1个土属,黄牛角石土1个土种。

6.冲积土

主要分布在文井、锦屏、大朝山东、花山、景福、大街、太忠、林街、漫湾、龙街、文龙、安定等乡镇。母质为第四系冲积物。随着河道的变化而消长,形成年代久者、靠自然河堤较远者土体深厚,形成超河漫滩,地势平缓。下分浅色河阶冲积土1个亚类,河阶冲积土1个土属,河沙坝土1个土种。

7.水稻土

分布十分广泛,海拔跨度大,从海拔795米到2200米之间均有分布,形成水稻土地形、母质、水利条件十分复杂。水稻土的前身是沙坝土,赤红壤、红壤、紫色土及少许石灰岩土、黄棕壤、棕壤等,经人为的作用在长期灌水耕作种植水稻的条件下发育形成的。根据水利条件、土壤肥力、剖面属性以及产量水平等因素侧渗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5个亚类,10个土属,11个土种。

(四)气候条件

景东彝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年均日照2131.6小时,无霜期355天。

二、评价方法及步骤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

评价时收集的资料包括野外调查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基础图件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其中,野外调查资料包含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土壤剖面性状等信息;分析化验资料包括耕层土壤有机质、pH及土壤大、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等信息;统计资料涉及耕地面积、行政区划等统计信息;其他资料包括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资料、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水利区划相关资料、历年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及相关田间试验资料等。

(二)样点布设与调查

根据代表性、均匀性、一致性、完整性等原则,兼顾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地貌类型、地力水平等因素,景东彝族自治县共布设调查样点115个。调查内容涉及样点地理位置、釆样时间、立地条件、物理性状、障碍因素、耕作管理等基础信息。同时,对所有数据项进行了统一规范与整理。

(三)样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土壤检测》(NY/T1121)等现行有效标准开展土壤样品检测工作。检测时要求检测人员技能上达标,检测设备合格且符合了量值溯源要求,试剂、样品、用水等符合标准规定,严格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保障检测工作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进行。完善实验室内部管理,强化质量控制样与平行样检测,加强抽查考核,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四)数据资料审核

为保障评价所用数据准确、真实,属性数据资料审查主要釆取人工检查与计算机编程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了参评数据资料的完整性、科学性及符合性。图件资料审查按照点位坐标、制图标准、专题图件内容实际分布状况等,逐图检查、核实。

(五)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包括道路、水系、耕地质量调查样点点位图、耕地类型分布图、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以及行政区划图等。道路、水系及耕地分布等要素通过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行政区划图和土壤类型分布图通过各县(市、区)提供的矢量化的行政区划图、土壤图经校准拼接而成;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则通过耕地类型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耕地质量调查样点点位图则通过野外调查釆样数据表中的经纬度坐标展点而成。属性数据库包括调查检测属性数据表、土地利用现状属性数据表、行政代码表、交通道路属性表等,各属性数据表通过分类整理后,以编码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利用。

(六)评价单元划分与数据获取

以土壤类型分布图、耕地类型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为基础,根据因素差异性、相似性和边界完整性等原则,通过要素叠加方法生成管理单元。为科学获取各管理单元的属性值,按评价指标的数据特征,分类获取各评价指标的属性值。对土壤养分含量如有机质、速效钾等定量连续数据,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釆用空间插值方法,将点数据转化为栅格化的面数据并经区域统计后赋值于管理单元;对灌溉能力、排水能力、生物多样性等定性数据,釆用以点代面的方法,将其点属性值连接到管理单元中;海拔高度则通过地理数据云网站上下载的DEM高程数据直接提取,并利用从该网站下载的DEM坡位数据对地形部位指标进行修正,获得相应的地形部位属性值。

(七)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规定的“N+X”指标体系,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地形部位、农田林网化程度、海拔高度、灌溉能力、排水能力、耕层土壤质地、质地构型、耕层土壤容重、有效土层厚度、生物多样性、清洁程度、障碍因素、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等16项指标。应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其在二级农业区中的指标权重。

2-1西南区耕地评价各项指标权重指数

指标名称权重指数指标名称权重指数
地形部位0.0942pH0.0623
农田林网化0.0266有机质0.0844
海拔0.0892速效钾0.0699
有效土层厚0.0694有效磷0.0519
质地构型0.0683生物多样性0.0361
障碍因素0.0525清洁程度0.0355
质地0.0843灌溉能力0.0792
容重0.0493排水能力0.0469

(八)指标隶属函数构建

隶属函数类型包括概念型、戒上型、戒下型、峰型、直线型等5类函数。对于概念型数据,直接釆用特尔斐法给出隶属值;对于其他数值型数据,应用特尔斐法先评估出各指标等级数值对耕地质量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确定其对应的隶属度,在此基础上绘制各指标等级数值与隶属度间的曲线图,获得各指标等级数值与隶属度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构建出参评指标的隶属函数。

(九)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与结果验证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釆用累加法计算出各管理单元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一一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Fi一一第i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Ci一一第i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釆用等距法将全区耕地质量划分为十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好,十等地耕地质量最差。为确保所评价出的耕地质量等级结果数据科学准确且符合地方实际,由各项目区组织专家对耕地质量区域评价结果进行审查,并通过产量验证、对比验证、专家验证与实地验证相结合方式验证评价结果。

2-2 西南区耕地评价质量等级划分范围表

耕地质量等级西南区质量等级划分范围
1>0.8550
20.8312-0.8550
30.8074-0.8312
40.7836-0.8074
50.7598-0.7836
60.7360-0.7598
70.7122-0.7360
80.6884-0.7122
90.6646-0.6884
10≤0.6646


(十)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指标分级标准确定

对评价区域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绘制出各指标的分布直方图,在此基础上,划分各指标分级标准。指标分级标准划分时,先是考虑了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的对比与衔接,部分变化较小的指标直接保留了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级别值,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细分和扩展;同时,结合区域土壤养分实际状况、丰缺情况和作物生长需求,依据评价区域内农作物所需养分的阀值,合理确定出各指标的分级标准。

2-3  西南区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分级标准

指标

单位

分级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有机质

g/kg

35

2535

1525

1015

≤10

pH


6.07.0

5.56.0

5.05.5

4.55.0

≤4.5

7.07.5

7.58.0

8.08.5

8.5

全氮

g/kg

2.0

1.52.0

1.01.5

0.51.0

≤0.5

有效磷

mg/kg

40

2540

1525

515

≤5

速效钾

mg/kg

150

100150

75100

5075

≤50

缓效钾

mg/kg

500

300500

200300

150200

≤150

交换性钙

mg/kg

1500

10001500

5001000

200500

≤200

交换性镁

mg/kg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50

有效硫

mg/kg

40

3040

2030

1020

≤20

有效铁

mg/kg

20

1020

510

35

≤3

有效锰

mg/kg

30

1530

515

15

≤1

有效铜

mg/kg

2.0

1.02.0

0.51.0

0.20.5

≤0.2

有效锌

mg/kg

3.0

1.03.0

0.51.0

0.30.5

≤0.3

有效硼

mg/kg

1.0

0.81.0

0.50.8

0.20.5

≤0.2

有效钼

mg/kg

0.2

0.150.2

0.100.15

0.050.10

≤0.05

有效硅

mg/kg

250

150250

100150

50100

≤50

全磷

g/kg

1.0

0.81.0

0.60.8

0.40.6

≤0.4

全钾

g/kg

20

1520

1015

510

≤5


三、耕地质量等级情况

(一)景东彝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级总体状况

本次景东彝族自治县(简称景东县)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面积为45792.55公顷(68.69万亩)。利用计算出的各管理单元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按等距法将景东县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一等地耕地质量最好,十等地耕地质量最差。釆用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景东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59等。景东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示意图如图3-1所示。

3-1景东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示意图

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地的高等级耕地面积为2748.87公顷(4.13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总面积的6.00%,主要分布在文井镇、大街镇和锦屏镇等乡镇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好,无明显障碍因素,应加强耕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中等耕地面积为32271.62公顷(48.41万亩),占景东县耕地总面积的70.47%,主要分布在文井镇、大朝山东镇、龙街镇、花山镇等乡镇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地势较平坦,且具备一定的农田基础设施,应重点加强地力培育,提高耕地土壤有效养分,完善灌溉条件。评价为七至十等的低等级耕地面积为10772.06公顷(16.16万亩),占景东县耕地总面积的23.53%,主要分布在漫湾镇、文井镇和锦屏镇林街乡、曼等乡等乡镇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差,基础地力较低,部分耕地灌溉困难,部分耕地存在障碍因素,因此,应大力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景东县具体等级分布状况如表3-1和图3-2所示。

3-1景东县耕地质量等级面积比例

分级耕地面积
(公顷)
比例
%
耕地质量
等级
耕地面积
(公顷)
比例
%
高等级耕地2748.87
4.13万亩
6.00 一等地77.54
0.12万亩
0.17
二等地460.23
0.69万亩
1.00
三等地2211.10
3.32万亩
4.83
中等级耕地32271.62
48.41万亩
70.47 四等地7002.15
10.50万亩
15.29
五等地11938.69
17.91万亩
26.07
六等地13330.78
20.00万亩
29.11
低等级耕地10772.06
16.16万亩
23.53 七等地6961.74
10.44万亩
15.20
八等地2765.24
4.15万亩
6.04
九等地859.17
1.29万亩
1.88
十等地185.91
0.28万亩
0.41
合计45792.55
68.69万亩)
100.00





3-2景东县不同质量等级耕地面积比例分布


(二)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

景东县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1.一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一等地的耕地面积77.54公顷(0.12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0.17%,大多分布在大朝山东镇和曼等乡。大多分布在山间盆地等地形部位处,立地条件较好,水、肥、气、热协调,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高,气候温热、肥力最高,土壤的适种性和可耕性好,障碍因素不明显,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善,灌排条件较好。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2和图3-3

3-2一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一等地总面积(公顷)占一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文井镇0.020.02%0.0002%
大朝山东镇39.1850.53%0.76%
曼等乡38.3449.45%1.22%
合计77.54100.00%0.17%




3-3一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2.二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二等地的耕地面积为460.23公顷(0.69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1.00%,主要分布在曼等乡和大朝山东镇。大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处,立地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土壤发育程度好,生产性能好,宜耕期长,爽气通水,障碍因素不明显,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善,排灌保证率高。可以通过改良灌溉设施,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逐渐提高土壤有机质,在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需要适当补充镁、锌和硼肥。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3和图3-4

3-3二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二等地总面积(公顷)占二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文井镇31.676.88%0.39%
大朝山东镇147.3632.02%2.85%
花山镇42.359.20%1.16%
大街镇3.620.79%0.18%
安定镇0.730.16%0.03%
太忠镇4.971.08%0.15%
文龙镇0.070.01%0.003%
景福镇0.130.03%0.01%
龙街乡0.030.01%0.00%
林街乡1.430.31%0.06%
曼等乡227.8849.51%7.24%
合计460.23100.00%1.00%




3-4二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3.三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三等地的耕地面积2211.10公顷(3.32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4.83%,主要分布在曼等乡和文井镇。主要分布在山地坡中等地形部位处,立地条件较好,宜耕期长,宜种性较好,排灌保证率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丰富,适种作物较广泛,可以通过改良和增加灌溉设施,深耕结合施用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熟化土壤,从而加深熟化土层,提高作物的产量。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4和图3-5

3-4三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

乡(镇)名称三等地总面积(公顷)占三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35.551.61%1.00%
文井镇467.7121.15%5.73%
漫湾镇9.790.44%0.33%
大朝山东镇387.3617.52%7.49%
花山镇354.0116.01%9.67%
大街镇43.561.97%2.19%
安定镇25.221.14%1.02%
太忠镇123.015.56%3.64%
文龙镇38.841.76%1.55%
景福镇11.370.51%0.43%
龙街乡215.229.73%5.74%
林街乡27.401.24%1.12%
曼等乡472.0521.35%15.01%
合计2211.10100.00%4.83%



3-5三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4.四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四等地的耕地面积7002.15公顷(10.50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15.29%,主要分布在大朝山东镇、文井镇和等乡。大多分布在山地中下部,肥力中等,质地适中,排灌设施基本配套,水、肥、气、热基本协调,农田林网化程度偏低。该等级地应加强治水改土,增加灌排配套设施。对坡度较平缓、区位条件好的地方进行坡改梯地建设,扩种冬季绿肥,达到用、养、治相结合。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5和图3-6

3-5四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四等地总面积(公顷)占四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299.964.28%8.46%
文井镇1244.3517.77%15.25%
漫湾镇126.771.81%4.33%
大朝山东镇1167.6916.68%22.57%
花山镇760.2110.86%20.77%
大街镇187.632.68%9.43%
安定镇457.906.54%18.54%
太忠镇491.747.02%14.56%
文龙镇217.913.11%8.67%
景福镇229.063.27%8.72%
龙街乡764.8710.92%20.38%
林街乡145.092.07%5.91%
曼等乡908.9712.98%28.90%
合计7002.15100.00%15.29%



3-6四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5.五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五等地的耕地面积11938.69公顷(17.91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26.07%,主要分布在文井镇、大朝山东镇和龙街乡。大多分布于山地坡中,这部分耕地温度一般、肥力较协调,灌溉保证率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一般,宜种性、可耕性略好,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应对坡度较缓、区位条件好的地方可以进行坡改梯地建设,种植绿肥,达到用、养、治相结合。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6和图3-7

3-6五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五等地总面积(公顷)占五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442.243.71%12.47%
文井镇2017.5316.90%24.73%
漫湾镇130.691.10%4.47%
大朝山东镇2212.5518.53%42.76%
花山镇1021.908.56%27.93%
大街镇557.784.67%28.02%
安定镇1432.2612.00%57.98%
太忠镇495.454.15%14.67%
文龙镇299.992.51%11.94%
景福镇477.744.00%18.19%
龙街乡1642.8913.76%43.78%
林街乡450.363.77%18.36%
曼等乡757.306.34%24.08%
合计11938.69100.00%26.07%




3-7五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6.六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六等地的耕地面积13330.78公顷(20.00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29.11%,主要分布在文井镇、忠镇和文龙镇。大多分布于山地坡中,这部分耕地灌溉设施配套差,灌溉保证率低,宜种性、可耕性一般,部分耕地存在障碍因素,农田林网化程度较低,产量低而不稳定。当前宜发展种植绿肥、保养水土。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7和图3-8

3-7六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六等地总面积(公顷)占六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994.537.46%28.04%
文井镇2614.2319.61%32.04%
漫湾镇375.362.82%12.84%
大朝山东镇1153.608.65%22.29%
花山镇1127.968.46%30.82%
大街镇766.915.75%38.53%
安定镇456.543.42%18.48%
太忠镇1221.859.17%36.18%
文龙镇1319.669.90%52.53%
景福镇974.357.31%37.09%
龙街乡880.016.60%23.45%
林街乡931.916.99%37.98%
曼等乡513.883.85%16.34%
合计13330.78100.00%29.11%



3-8六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7.七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七等地的耕地面积6961.74公顷(10.44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15.20%,主要分布在文井镇和锦屏镇。基本分布于山地坡中,地势起伏较大,立地条件较差,耕层较薄,质地结构不良,肥力不协调,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低,灌溉保证率低,农田林网化程度低,作物产量低且不稳定。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8和图3-9

3-8七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七等地总面积(公顷)占七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1019.8914.65%28.75%
文井镇1192.1417.12%14.61%
漫湾镇910.5213.08%31.14%
大朝山东镇64.290.92%1.24%
花山镇350.865.04%9.59%
大街镇309.584.45%15.55%
安定镇93.081.34%3.77%
太忠镇741.9110.66%21.97%
文龙镇441.176.34%17.56%
景福镇712.4410.23%27.12%
龙街乡243.723.50%6.50%
林街乡664.559.55%27.08%
曼等乡217.593.12%6.92%
合计6961.74100.00%15.20%





3-9七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8.八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八等地的耕地面积2765.24公顷(4.15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6.04%,主要分布在漫湾镇和锦屏镇。大多分布于山地坡中,这部分耕地缺乏灌溉条件,立地条件较差,土层浅,坡度大,气候条件一般,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有较大限制,对农作物选择性强,作物产量低且不稳定。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9和图3-10

3-9八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八等地总面积(公顷)占八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470.8317.03%13.27%
文井镇403.2314.58%4.94%
漫湾镇904.9032.72%30.94%
大朝山东镇2.230.08%0.04%
花山镇1.960.07%0.05%
大街镇121.334.39%6.10%
安定镇4.280.15%0.17%
太忠镇260.939.43%7.73%
文龙镇157.945.71%6.29%
景福镇205.087.42%7.81%
龙街乡5.710.21%0.15%
林街乡218.627.91%8.91%
曼等乡8.200.30%0.26%
合计2765.24100.00%6.04%

3-10八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9.九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九等地的耕地面积859.17公顷(1.29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1.88%,主要分布在漫湾镇。大多分布于山地坡中,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差,基础地力差,耕层浅薄,土壤养分缺乏,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灌溉设施配套差,但排水能力强,部分耕地存在障碍因素。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10和图3-11



3-10九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九等地总面积(公顷)占九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151.6817.65%4.28%
文井镇161.1218.75%1.97%
漫湾镇440.4251.26%15.06%
安定镇0.140.02%0.01%
太忠镇37.494.36%1.11%
文龙镇36.404.24%1.45%
景福镇16.491.92%0.63%
林街乡14.211.65%0.58%
曼等乡1.230.14%0.04%
合计859.17100.00%1.88%

3-11九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10.十等地

景东县评价为十等地的耕地面积185.91公顷(0.28万亩),占景东县评价耕地面积的0.41%,仅分布在锦屏镇、文井镇和漫湾镇。大多分布于山地中上部,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差,土层浅薄,利用困难,土壤质量差,地势起伏大,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灌溉保证率低,但排水能力强,部分耕地存在障碍因素,土地利用限制较大,作物产量低且不稳定。具体等级分布状况见表3-10和图3-11


3-11十等地各乡镇面积分布情况表

乡(镇)名称十等地总面积(公顷)占十等地面积比例占乡镇总面积比例
锦屏镇132.2071.11%3.73%
文井镇27.8915.00%0.34%
漫湾镇25.8213.89%0.88%
合计185.91100.00%0.41%



3-12十等地各乡镇分布比例情况


(三)与2022年耕地质量情况对比

景东县2023年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59,对比2022年耕地质量评价结果5.60,提升0.01个等级。其中,高产田地占6.00%,中产田地占70.47%,低产田地占23.53%。景东县各乡(镇)分布情况见表3-12

3-12 景东县耕地质量等级及变动表

单位:公顷

耕地质量等级/指标名称代码合计12345678910平均耕地质量等级
123456789101112
年初存量0144566.34 59.62410.432135.646783.7912079.5812093.897172.132752.00888.27 190.99 5.60
本年增加021611.6717.9249.8075.46218.36
1236.89
13.24


本年减少03385.46



140.89
210.39
29.105.08
年末存量0445792.55 77.54460.232211.107002.1511938.6913330.786961.742765.24859.17 185.91 5.59


四、耕地质量主要性状

(一)有机质

景东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8.16g/kg。从区域分布上看,花山镇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达到38.30g/kg;龙街乡和大街镇次之,分别为36.29g/kg35.35g/kg;漫湾镇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也有20.31g/kg。从土壤类型看上,黄棕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达到34.70g/kg;其次是红壤和紫色土,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2.59g/kg28.26g/kg;冲积土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也有19.26g/kg。从分布频率上看,景东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部分布在15-25g/kg25-35g/kg两个区间范围内,数据表明景东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4-1景东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各等级面积万亩及占比

(二)有效磷

景东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21.78mg/kg。从区域分布上看,景福镇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大,有37.98mg/kg;曼等乡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低,有17.56 mg/kg。从土壤类型上看,红壤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高,平均值有23.40mg/kg;砖红壤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低,平均值为17.08mg/kg。从分布频率上看,景东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15-25mg/kg区间内,面积占比达到60.71%。由此可以看出,土壤有效磷含量可能是景东县耕地质量的主要影响之一。


4-2景东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各等级面积(万亩)及占比

(三)速效钾

景东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13.81mg/kg。从区域分布上看,龙街乡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有200.49mg/kg;其次是大朝山东镇,其值为164.60mg/kg;文井镇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最小,也有63.72mg/kg。从土壤类型上看,黄棕壤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平均值达到170.54mg/kg;其次为砖红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52.74mg/kg;冲积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平均值也有66.10mg/kg。从分布频率上看,景东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150mg/kg100-150mg/kg区间,其面积占比达到53.08%


4-3景东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各等级面积万亩及占比

(四)土壤pH

景东县耕地土壤pH平均值为5.60。从分布情况上看,漫湾镇耕地土壤pH平均含量最高,其值为5.80;大街镇耕地土壤pH平均含量最低,其值也有5.15。从土壤类型上看,石灰()土的土壤pH最高,平均值5.98左右;而红壤的土壤pH最低,平均值5.50左右。从分布频率上看,景东县耕地土壤pH主要分布在5.5-6.0区间内,面积占比为57.08%


4-4景东县耕地土壤pH各等级面积(万亩)及占比

(五)质地构型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景东县耕地土壤质地构型共有5种。其中,质地构型为上紧下松型的耕地面积最大,其面积有30644.04公顷(45.97万亩)。在文井镇占比最大,面积有5562.83公顷(8.34万亩),占同土壤质地构型的18.15%;质地构型为薄层型的耕地最少,面积只有634.62公顷(0.95万亩),仅分布在文龙镇、龙街乡、锦屏镇、安定镇。

4-5景东县不同耕层土壤质地构型耕地面积占比

(六)质地

按《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景东县耕地土壤质地划分为5类。其中,质地类型为轻壤在景东县面积占比最大,面积为34183.21公顷(51.27万亩),占景东县耕地面积的74.65%,主要分布在文井镇;其次,质地类型为中壤的耕地面积为5230.05公顷(7.85万亩),占景东县耕地面积的12.61%,主要分布在文井镇;占比最小的质地类型砂壤,面积为5.70公顷(0.01万亩),占景东县耕地面积的0.01%。重壤和黏土类耕地在景东县占比分别为6.21%6.52%


4-6景东县不同耕层土壤质地耕地面积占比

(七)灌排能力

景东县灌溉能力为满足的耕地有4739.15公顷(7.11万亩),占评价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10.35%,总体上在文井镇分布的比重相对较大;灌溉能力为不满足的耕地面积有24360.00公顷(36.54万亩),占到景东县耕地总面积的53.20%。另外,景东县整体排水能力较好,充分满足及满足的耕地有43265.65公顷(64.90万亩),占到景东县耕地总面积的94.48%;而排水能力为不满足的耕地有761.11公顷(1.14万亩),占到景东县耕地总面积的1.66%

4-7景东县不同灌排能力耕地面积占比

(八)障碍因素

景东县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为瘠薄、酸化、渍潜和障碍层次,瘠薄主要分布在漫湾镇和林街乡;酸化主要分布在大街镇;渍潜除文龙镇外,其余各乡镇均有分布;障碍层次仅分布在文井镇。


五、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应用

(一)在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等方面充分应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提供重要支撑。

(二)为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粮食安全政策、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两区划定、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等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三)为有针对性开展耕地土壤培肥改良与治理修复、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