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景办通〔2023〕69号)
2023-11-17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110031/20231117-00001  公开目录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景东县茶特中心  发布日期  2023-11-17
 名称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景办通〔2023〕69号)
 文  号   主 题 词 
 文  号   主题分类   失效日期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公开范围   主 题 词 
 著录日期   生效日期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景办通〔2023〕69号)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117

此件公开发布

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茶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上的积极作用,推动景东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特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要求,树牢“茶出银生”历史地位,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生态优势,紧紧围绕省、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总体部署,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基地绿色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群化的要求,加快推进茶园绿色化建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无量八部”普洱茶区域品牌,推动景东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3815战略、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发展定位,努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区、文化康养旅游重要节点。聚焦绿色食品牌,积极推动茶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茶出银生”历史文化研究和野生茶资源保护与转化利用,把景东打造成全省有机茶强县、普洱茶原料交易中心和优质原料基地。根据景东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十四五”发展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6.5万亩,产量1.7万吨,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建设省级绿色食品牌基地3个,市级绿色食品牌基地10个,县级绿色食品牌基地20个以上培育规上茶企3家,限额以上茶企3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

三、主要任务

着力从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基地建设、茶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聚焦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充分挖掘“茶出银生”历史文化和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景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一个定位,建设一个园区,塑造一个品牌,打造一条无量山茶旅国家步道

1.坚持一个定位。将茶产业作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来抓,力争“十四五”末,茶叶总产值50亿元以上(202320亿元以上,202432亿元以上,202550亿元以上),其中,一产产值12亿元以上(20238亿元以上,202410亿元以上,202512亿元以上),二产产值10亿元以上(20235亿元以上,20247亿元以上,202510亿元以上),三产产值28亿元以上(20237亿元以上,202415亿元以上,202528亿元以上);建设有机茶园面积10万亩以上(20239万亩以上,20249.5万亩以上,202510万亩以上),其余茶园全部实现绿色化。牵头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茶特发展中心;责任部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统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建设一个“两山”普洱茶产业园区。按照种植规模化、产品精品化、加工集群化、仓储智能化、物流便捷化、品牌国际化、茶旅融合化模式,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建设内容主要由“一个核心、三个片区”组成。一个核心:文黑核心区(包括建设六个中心:科研办公综合服务中心、生产加工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普洱茶原料交易中心、品鉴展示中心、普洱茶质量检测中心);三个片区:普洱茶营销中心片区、茶旅居康养片区、安定茶仓分园。牵头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景东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国有资本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县茶叶协会

3.塑一个茶出银生普洱茶系列品牌。根据景东茶叶特性和内涵,充分利用好景东县无量山优质古树茶资源,通过科学谋划、品牌打造、市场推广、产业承接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挖掘“茶出银生”历史文化,打造景东“无量八部”普洱茶系列品牌,开展“无量论茶”系列活动,并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充分调动生产加工等运营主体积极性,完善监管机制,促进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品牌附加值,让品牌建设成果真正惠及茶企和茶农。牵头部门:县市场监管局、县茶特发展中心;责任部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国有资本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县茶叶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4.打造一条无量山茶旅国家步道。结合现存茶马古道遗址,建设连接景福镇无量剑湖、大寨子、凤冠山古茶山、公平古村落—林街乡金鼎古茶山、金鼎山—漫湾镇温岭古茶园、落水洞、琅嬛瀑布—安定镇南诏贡茶园、双河温泉—文龙镇帮迈古茶山(帮崴、帮迈)—锦屏镇黄草坝古茶园、黄草岭、班崴(五棵桩古茶园)—文井镇长地古茶山等环无量山茶旅国家步道,积极推进集茶文化交流及茶旅融合发展。牵头部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育体育局;责任部门: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景东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乡村振兴局、县茶叶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培育十个重点茶企,打造十个示范茶村、十个特色茶庄园、十个以上“小众名山名茶”

第一年评选认定后,按照可进可退的原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选认定,新达标准进入,达不到标准退出。

1.扶持壮大十家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重点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着力在市场营销、品牌宣传、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推动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水平,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最终实现景东茶产品从毛茶流通向精品加工销售转型。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重点茶企——jdcq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茶特发展中心;责任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统计局、县税务局、县茶叶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打造十个示范茶村按照一村一品,茶旅融合发展方式,积极打造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强、特色亮点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茶产业示范村。着力在茶园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建设、古茶树(园)保护、茶历史文化展示等方面重点打造。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示范茶村——jdcc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部门: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乡村振兴局〕

3.推进十个特色茶庄园建设全面抓好庄园经济工作,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文化、有品牌、有展示“六有”标准,重点培育十个特色茶庄园建设。着力在市场营销、品牌宣传、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特色茶庄园——jdczy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税务局、县茶叶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4.打造十个以上小众名山名茶。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依托县内古茶树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批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品牌高端化的景东名山名茶品牌,提高景东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动古茶树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模式。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小众名山名茶——jdmsmc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部门:县委宣传部、县市场监管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茶叶协会〕

(三)发展壮大百家茶叶初制所、百家茶宿、百家茶店、百家茶商

第一年评选认定后,按照可进可退的原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选认定,新达标准进入,达不到标准退出。

1.培育百家茶叶初制所(2023年培育50家、2024年培育30家、2025年培育20家)。按照《普洱市绿色茶叶初制厂技术规范》要求,加大对茶叶初制所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扶持力度,促进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推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全面提升毛茶加工工艺及品质,确保产品质量。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定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百家茶叶初制所——jdczs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茶叶协会〕

2.鼓励发展百家茶宿(2023年培育50家、2024年培育30家、2025年培育20家)。按照有基地、可加工、可体验、可食宿的标准,重点支持打造百家茶宿建设。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吸引国内外茶商、茶人到实地观光旅游、体验加工、休闲康养和投资兴业,实现茶旅融合发展。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定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百家茶宿——jdcs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部门:县政府办公室、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茶叶协会〕

3.鼓励发展百家茶店(2023年培育50家、2024年培育30家、2025年培育20家)。重点支持好百家茶店建设。按照有专门门店、专业经营茶叶产品、有文化特色等标准,积极引导公司、合作社、茶人到景东县城经营集展示、品鉴、交易等功能的茶店,充分发挥茶店洽谈交流平台作用,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积极向外推介和展示景东优质茶资源、茶产品、茶文化,力争把景东建成全省前列茶产品集散地。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定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百家茶店——jdcd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县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县政府办公室、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茶叶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4.鼓励发展百家茶商。抓住健康普洱茶进藏进西北机遇,积极开拓北方市场,利用浙江、广东、上海、内蒙古等大中城市茶叶需求,做好“走出去、引进来”这篇文章,积极培育百家茶叶运营商或经销商,引入发达地区茶叶资本投入到产品生产加工领域,进一步拓宽无量山普洱茶销售市场。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茶商给予相应奖励。评选工作由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评定,经县人民政府审定确定后授予“景东彝族自治县百家茶商——jdcshXXX”的牌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查督导,发现达不到标准或其他违规违法等行为,及时收回授牌。牵头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茶特发展中心;责任部门:县政府办公室、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茶叶协会〕

四)培育千名种茶能手、千名制茶匠人、千名茶艺师

做好人才培育工程,借助浙江大学及省、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平台,加大对职业茶农、制茶师、制茶工匠、茶艺师等培训力度和资格认定。深度挖掘景东茶历史文化,提炼彝家人民的茶食、茶饮、茶礼、茶艺,力争培育千名种茶能手、千名制茶匠人、千名茶艺师,为景东县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牵头部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协、县总工会,县职业高级中学、县茶叶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力争实现全县茶农人均收入上万元、有机茶园转换认证十万亩以上、重点茶村茶产值千万元以上、龙头茶企营业收入上千万元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组织模式,积极推动景东县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按照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品牌高端化等发展措施,逐步实现上述“四个万”工作目标。牵头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部门:县统计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茶特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构建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共同抓、相关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带头干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挂图作战,定期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各乡(镇)要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制定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村民委员会要明确具体负责人,协调推动辖区内茶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流程,确保做到有人抓、有落实、有成效。  

(二)强化政策支持。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茶特中心等部门及乡(镇)要积极包装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