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大朝山东镇长发村是大朝山水电站库区淹没影响区,距镇政府驻地55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农业户籍321户1233人,2017年全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人口193户776人,是景东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为改变该村基础设施差、村容村貌落后、经济收入低等问题,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景东县搬迁安置办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先后投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3538.71万元,扎实做好脱贫攻坚。
一、认真解决“出行难”和“吃水难”的问题。一是投入项目资金133万元,新建生产道路31.5公里,方便群众运输农作物,打通了产业发展“交通经络”;二是投入资金77.2万元,新架设供水管网17.9千米,解决部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三是整合项目资金2088万元(其中: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505万元,政府自筹资金583万元),对30.7公里村组主干道路进行硬化,该项目正在实施中。待项目完工后,将改写过去公里等级低、雨季天“人背马驮”的历史。
二、认真解决村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一是以夯实移民新村建设为抓手,投入项目资金737.63万元,对5个库区小组实施美化亮化、硬化道路、篮球场、小组活动室等公共设施,有效改进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二是对全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投入项目资金915万元,对13个小组实施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程,使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增强库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提高群众技能技术。投入资金20.88万元,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要求,在长发村开展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200多人,从而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能力,逐步实现向科学化种养殖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入。
四、小额贴息贷款和产业扶持促增收。一是投入小额贴息贷款22.4万元,动员和鼓励困难群众发展种养殖业,解决想发展、想致富但缺少周转资金的难题。二是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50万元,采取“村党支部+三农服务部+公司+基地+农户”投资分红模式,按照“以点带面”方式,在贫困人口较多的半坡、大村小组实施小黄姜种植扶持项目,每年每户通过“土地租金+固定分红+劳务收入”可获取经济收入1万多元以上,人均收入大幅度得到提升,有效促进脱贫攻坚。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使贫困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移民乡村。(杨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