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

当前位置: 首页 - 景东概况 - 交通运输 - 正文

景东哀牢山自然护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06-27

      【历史沿革变迁】1978年8月在西宁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科研工作会议”对全院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工作做了部署,要求云南承担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科研任务;1979-1980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吴征镒院士和云南大学朱彦丞教授领导下,按照中国科学院的要求创建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哀牢山站),隶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20多年来,因为中国科学院结构调整,分别隶属于昆明生态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0年哀牢山站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基地;2002年10月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12月被批准进入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哀牢山的自然景观,主要是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面积比较大,结构复杂,林相完整,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且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吴征镒院士来过哀牢山后及时向云南省人民政府建议,建立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省政府接受了吴征镒院士的建议。

哀牢山生态站是云南的第二个原始森林生态站,位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北段的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境内,地理位置24°32′N,101°01′E,海拔2450m。

      【保护与发展关系】哀牢山站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以后,到目前建设有7个监测样地,2个气象观测站(林内、外各1个,包含一个自动气象站),1座30米高的森林生态观测铁塔等监测设施,4个人工气候室。长期进行水文、土壤、大气、生物等项目的监测,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哀牢山站已经成为一个对国内、外开放的科研平台,哀牢山站培养研究生3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0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群生态学、生物量及生产力、森林演替、森林昆虫、微生物、两栖爬行类、鸟类以及小兽类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森林养分和水分循环、山地土壤、森林气候和山地气候等学科。另外还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及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从建站以后到哀牢山生态站考察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国内科学家和研究生有1000余人次(包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中科院北京动物所、中科院应用生态所、华南植物所、昆明植物所、昆明动物所、西南林学院、复旦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大、北京大学等)。其中院士4人次。

      有16个国家(瑞士、荷兰、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德国、斯里兰卡、西班牙、马来西亚和韩国)的科学家和研究生,200余人次到哀牢山站科考。2006年和2007年有两个国际培训班在哀牢山站举行。

                                                                                                                               (刘玉洪整理文字 李汝铭摄影图片)